生命影響生命── 從跑步追求健康開始
黃耀棠
多年前的一個覺醒,觸發我對健康的關注, 一方面是襟兄因病離世,另一方面也察覺 復康班的同期同學不少都逐漸患上如糖尿病、 血壓高等慢性疾病,甚至病故。我不得不反省為 甚麽他們會失去健康。視障後,一些社區組織為 我們舉辦的一些活動,可能由於視障人士行動不 變,所謂的活動,都是活動少少,飲飲食食居多。 我們逐漸變得多飲食,很少甚至沒有運動,這生活模式並不健康,我覺得有必要 保持良好健康,不想增加家人的負累,於是便決定參加跑步。
最初我開始跑步時,已是年近五十九歲了。那時候,視障跑步還是起步階段, 教練對我們的訓練還在摸索階段,把訓練一般運動員的方法應用到我們身上。幸 好年輕時從事體力勞動工作,身子壯健,還能應付。第一次參加的比賽,便是國 慶盃長跑十公里比賽,當時以一小時十五分完成。這個成績比教練所定的目標時 間慢了十五分鐘。一個月後,我們再到北京參加九公里比賽。這一次比賽的環境 可說相當惡劣,但成績卻比國慶長跑的好很多。那時北京橫風橫雨,又濕又冷, 只有零下兩度,我們只穿著背心短褲便出賽。在這嚴寒的天氣下,我們只有拚命 地跑,才能避免身體受寒,卻因如此,我在一小時內便完成了。有這成績,領跑 員和我都感到相當滿意。那時候,領跑員鼓勵我應該可以挑戰更長里程的比賽。 於是我倆膽粗粗地,在徵詢教練的意見後,便報名參加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半 馬比賽。起跑不到三公里,便不小心跌倒,幸好傷勢不重,並堅持到底,也能順 利以兩個半小時完成,成績也不算差。
順利完成半馬,為甚麽還要以六十歲的高齡挑戰全馬呢?記得復康班的導師 講過,視障人士能照顧好自己,減輕家人的負擔,已是相當成功。其實,在決定 挑戰全馬時,內子也曾經反對。畢竟練習全馬過程太辛苦,而且自己已年屆花甲, 追求健康,並不需要挑戰這高風險的運動比賽。不過自己總覺得,如能作他人的 榜樣,讓其他人看見我,能夠像我般,憑著毅力,不畏困難,追求自己的目標和 理想,生命影響生命,才是更有意義的事。在練習和完成半馬賽事的過程中,不 少運動員經過我身邊時,都鼓勵我,都為我打氣;在日常跑步練習時,也有不少 人鼓勵我,讚賞我,令我明白到自己的努力、堅毅,能影響到身邊的人。
從十公里到完成半馬,升級過程相當順利,然而在賽場上完成全馬,卻又是 另一回事。第一次的全馬賽事便是 2011 年的台北富邦馬拉松。那一次的領跑員 是歐太和 Vincent Mok。起跑時還自覺蠻有信心,認為自己練習足夠,應該能夠 在五個小時之內完成。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十七公里時,腿部肌肉已開始抽筋, 但那時心還沒死,只好停下來拉筋舒緩,如是者跑跑拉拉的,希望能盡力完成賽 事。勉強支持到三十多公里時,兩條腿已不聽使喚,小腿、大腿輪流抽筋。那時 070 071 我已打定主意,真的要放棄賽事了,只好叫歐太自行完成賽事,留下 Vincent 照 顧我;不過卻反得到歐太的激勵,說既然大家是一隊,便得一起過終點。就是她 的這一份堅持,再次為我注入動力。Vincent 也囑我放輕慢跑,或可舒緩肌肉的 繃緊,減少抽筋。結果,就在他倆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在大會指定時間前六分鐘 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全馬。那時已年近六十了。
至今,我還經常參加各類長跑賽事,並為自己訂下一個目標──在六十五歲 以前完成十五個全馬賽事。要完成這目標,憑的是自己的一份堅持。還有的是那 一條手帶,那手帶不單是我賽道上的導航,也是視障運動員和領跑員之間的聯繫 和互信。賽道上,大家目標一致,不離不棄,互相支持,互相鼓勵,才能令我完 成目標。同時,我也希望能通過參加跑步比賽,多做一點公眾教育,一方面希望 社會上的人士,能關注視障人士這一個社群;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給視障人士一 點鼓勵,為自己的健康而運動。記得一次在廣州馬拉松賽事中,跑到三十多公里 時,一位年輕跑手在我身邊,正想放棄比賽時,問我為甚麽這把年紀還要跑下去。 我對他說:「只要堅持一直跑下去,不放棄,就能撐到終點。我做得到,你也做 得到的。」結果,這番說話成功鼓勵了這位年輕 人堅持下去,並跟我們一起衝過終點。
我盼望其他人都能從我身上,明白運動的 重要,並通過運動來維持健康,鍛鍊意志毅 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生命影響生命
黃耀棠
多年前的一個覺醒,觸發我對健康的關注, 一方面是襟兄因病離世,另一方面也察覺 復康班的同期同學不少都逐漸患上如糖尿病、 血壓高等慢性疾病,甚至病故。我不得不反省為 甚麽他們會失去健康。視障後,一些社區組織為 我們舉辦的一些活動,可能由於視障人士行動不 變,所謂的活動,都是活動少少,飲飲食食居多。 我們逐漸變得多飲食,很少甚至沒有運動,這生活模式並不健康,我覺得有必要 保持良好健康,不想增加家人的負累,於是便決定參加跑步。
最初我開始跑步時,已是年近五十九歲了。那時候,視障跑步還是起步階段, 教練對我們的訓練還在摸索階段,把訓練一般運動員的方法應用到我們身上。幸 好年輕時從事體力勞動工作,身子壯健,還能應付。第一次參加的比賽,便是國 慶盃長跑十公里比賽,當時以一小時十五分完成。這個成績比教練所定的目標時 間慢了十五分鐘。一個月後,我們再到北京參加九公里比賽。這一次比賽的環境 可說相當惡劣,但成績卻比國慶長跑的好很多。那時北京橫風橫雨,又濕又冷, 只有零下兩度,我們只穿著背心短褲便出賽。在這嚴寒的天氣下,我們只有拚命 地跑,才能避免身體受寒,卻因如此,我在一小時內便完成了。有這成績,領跑 員和我都感到相當滿意。那時候,領跑員鼓勵我應該可以挑戰更長里程的比賽。 於是我倆膽粗粗地,在徵詢教練的意見後,便報名參加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半 馬比賽。起跑不到三公里,便不小心跌倒,幸好傷勢不重,並堅持到底,也能順 利以兩個半小時完成,成績也不算差。
順利完成半馬,為甚麽還要以六十歲的高齡挑戰全馬呢?記得復康班的導師 講過,視障人士能照顧好自己,減輕家人的負擔,已是相當成功。其實,在決定 挑戰全馬時,內子也曾經反對。畢竟練習全馬過程太辛苦,而且自己已年屆花甲, 追求健康,並不需要挑戰這高風險的運動比賽。不過自己總覺得,如能作他人的 榜樣,讓其他人看見我,能夠像我般,憑著毅力,不畏困難,追求自己的目標和 理想,生命影響生命,才是更有意義的事。在練習和完成半馬賽事的過程中,不 少運動員經過我身邊時,都鼓勵我,都為我打氣;在日常跑步練習時,也有不少 人鼓勵我,讚賞我,令我明白到自己的努力、堅毅,能影響到身邊的人。
從十公里到完成半馬,升級過程相當順利,然而在賽場上完成全馬,卻又是 另一回事。第一次的全馬賽事便是 2011 年的台北富邦馬拉松。那一次的領跑員 是歐太和 Vincent Mok。起跑時還自覺蠻有信心,認為自己練習足夠,應該能夠 在五個小時之內完成。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十七公里時,腿部肌肉已開始抽筋, 但那時心還沒死,只好停下來拉筋舒緩,如是者跑跑拉拉的,希望能盡力完成賽 事。勉強支持到三十多公里時,兩條腿已不聽使喚,小腿、大腿輪流抽筋。那時 070 071 我已打定主意,真的要放棄賽事了,只好叫歐太自行完成賽事,留下 Vincent 照 顧我;不過卻反得到歐太的激勵,說既然大家是一隊,便得一起過終點。就是她 的這一份堅持,再次為我注入動力。Vincent 也囑我放輕慢跑,或可舒緩肌肉的 繃緊,減少抽筋。結果,就在他倆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在大會指定時間前六分鐘 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全馬。那時已年近六十了。
至今,我還經常參加各類長跑賽事,並為自己訂下一個目標──在六十五歲 以前完成十五個全馬賽事。要完成這目標,憑的是自己的一份堅持。還有的是那 一條手帶,那手帶不單是我賽道上的導航,也是視障運動員和領跑員之間的聯繫 和互信。賽道上,大家目標一致,不離不棄,互相支持,互相鼓勵,才能令我完 成目標。同時,我也希望能通過參加跑步比賽,多做一點公眾教育,一方面希望 社會上的人士,能關注視障人士這一個社群;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給視障人士一 點鼓勵,為自己的健康而運動。記得一次在廣州馬拉松賽事中,跑到三十多公里 時,一位年輕跑手在我身邊,正想放棄比賽時,問我為甚麽這把年紀還要跑下去。 我對他說:「只要堅持一直跑下去,不放棄,就能撐到終點。我做得到,你也做 得到的。」結果,這番說話成功鼓勵了這位年輕 人堅持下去,並跟我們一起衝過終點。
我盼望其他人都能從我身上,明白運動的 重要,並通過運動來維持健康,鍛鍊意志毅 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生命影響生命